2025最美教师:新闻传播学院沈毅玲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16:27浏览次数:

  沈毅玲老师从教18年来,兢兢业业,恪守“教学相长、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做好新闻传播教学工作,并致力于闽南文化传播研究与传播实践。她谦逊好学,不断提升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同事、学生及业界好评。

一、思政引导,教学科研互促互进

沈老师近5年主讲本科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融合新闻学》《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短视频拍摄与制作》《闽南文化影像化传播研究》等,硕士课程《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影视传播专题》,曾获学校本科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已经成年但三观仍待塑造、且个性较强的大学生,因此,沈老师特别重视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社会时事一方面为新闻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另一方面也给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沈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与国情、社会现实结合,及时更新案例,从专业知识切入,积极探索思政融入的路径,在新闻案例分析中,以正确的三观认知引导学生辩证思考,让未来的新闻从业者们不仅具有新闻产品创作能力,同时具有更强的思辨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沈老师认为专业素养提升不仅是对教学工作的负责,也能为学生树立身体力行的榜样。她于2011-2014年脱产读博,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在学术积累与教学能力方面有了质的提升。回归教学岗位后,她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1项,出版同题专著《台湾布袋戏影视传播研究》(中国评论出版社,2025);省级课题3项,市厅级课题多项。

近年来,媒介融合理念、AI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广泛应用,沈老师认真总结教学中对专业问题的思考过程,提炼课题,撰写论文与专著,《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新闻传播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数智化时代提升闽南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研究》分别获得2024年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常规课题、2025年福建省社科年度课题立项,并基于教学内容撰写专著《媒介融合视阈下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3),实现“教学相长”。

学生多次向沈老师请教考研、考博专业复习备考经验,对学生的问题她知无不答,在学生备考过程中提供帮助,助力学生升学,她指导、帮助的学生被厦门大学、汕头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录取。

二、点面结合,做好专业课程建设

沈毅玲老师是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建设中她以生为本,链接实践资源,推动专业实训平台建设。

首先,以工作坊的方式形成学生专业实训的“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于2020年正式招生,在人才培养中率先试点工作坊的开放学习模式,引入导师与专业教师协同教学的创新模式,在“摄影摄像工作坊”“融合信息传播及营销工作坊”分别聚焦新媒体广告与短视频拍摄、网络直播等专题,为全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平台。由于工作坊项目并没有先例,且业界导师时间相对难固定,因此最初工作坊教学均在周末。连续三年工作坊开课时,沈老师坚持到现场听课,课后与承担教学工作的本地媒体、电商平台的业界导师一起复盘,商议调整授课模式,优化工作坊教学,缩短学校知识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

再次,以课题项目带动学生专业实训的“点”。为更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沈老师尝试在多门课程中融入网络传播实践,并邀请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横向课题,进行短视频制作、账号运营与直播带货。在《闽南文化影像传播》课程中,她指导学生共同完成《两岸都在讲的闽南俗语》等闽台文化短视频,并完成乡村振兴服务项目“我在乡下有点田”宣传片制作。此外,她组织校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中心老师带专业学生搭建稳定的短视频创作与直播团队,服务学院横向课题“宗亲贸易展示馆”项目,实现以兴趣为导向的专业强化训练。

三、强化学习,多维度自我提升

好老师既要能教书更要会育人,沈老师坚信在专业上的精进能给学生带来有用的知识,保持开放学习态度、不断自我提升的状态也能给学生带来有益的“知识”。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开展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交流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骨干教师到所在地媒体挂职实职。沈老师积极申报,得到学校推荐,分别于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前往漳州新闻网、闽南日报社脱产挂职,担任副总编辑。挂职期间,她全面参与日常新闻管理工作与新闻采编一线工作,迅速切换成“7×24”“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完成高强度的新闻生产工作。期间策划创作《闽南文化守护者》《漳州周报(英语)》等栏目、《闽南文化二十四节气(英语)》《闽南语创新布袋戏》等系列百余个新闻作品,参与的多个新闻作品分别获中国新闻奖、福建新闻奖、漳州新闻奖等专业奖项。

沈老师致力于地方文化的传播与研究,长期承担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公众号的编审工作,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闽南文化传播,做到专业教学与专业实践并行。

在媒体挂职与新闻传播实践中,沈老师不仅个人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获得了媒体同事的好评,也带动了学生参与媒体传播实践,为我校推进“部校合作”探索新模式,形成良好的部校关系;同时,她也以实践验证理论,切实了解业界新闻管理与新闻生产现实需求,反哺教学,让教学更有落脚点。

在担任院实验中心主任期间,沈老师在提升实验室管理工作能力方面也做了理论思考,她带领团队一起申报实验室项目《数智融合环境下AIGC技术赋能媒体融合实验室建设研究》获福建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研究专项课题立项。

目前,沈老师获学校推荐,在厦门大学宣传部挂职担任部长助理,参与厦门大学融媒体中心的宣传工作。沈老师在多维度的岗位历练中获得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沈老师严于律己,以专业能力获得学生认可,同时也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学生“打样”,以亦师亦友的方式守望学生的成长。